第44章 寺庙之行 阅读至0%

第44章 寺庙之行

书名:娘娘,快更新啊(清穿) 作者:梵音鹤羽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0-02-09 11:44
    “八弟,你怎么出宫来了,不用去上课吗?”
    胤禛皱着眉头,一副严肃正直好哥哥的形象。
    虽然胤禩年方十六岁了,但是康熙对儿子的学业抓得很紧,
    未成婚的儿子天未亮就要去念书了。
    八爷扬起唇角,谦逊地笑道:“多谢四哥关心,皇阿玛让我准备大婚事宜,
    准我不用每天都去尚书房了。”
    这两个异母兄弟的关系一直不是很融洽,一个忠心耿耿地辅佐太子,
    一个是惠妃养子——天然的大阿哥党。
    不过都是宫里出来的,表面上是兄友弟恭的,表情和动作可以打满分。
    胤禩眼睛一撇,看到四哥背后站着一位窈窕少妇,身着浅浅的银灰色狐裘,清丽动人。
    瞧着服饰和神情,就猜出是那位宋侧福晋了。
    向左跨了一步,虚虚作揖道:“小嫂子好!”
    清璇偷偷看了一眼八爷,正发着呆,闻言也是一惊。
    轻盈地行了个抚鬓礼,笑着道:“不敢当,贝子爷万福。”
    墨蕴对槿儿耳语了几句,孩子也笑眯眯地叫了声:“给八叔请安。”
    玉雪可爱的小女娃最能刷好感度了,胤禩的笑容立刻真诚了许多,
    还弯下腰,取了块翠玉平安扣,塞到小肉手里,说:
    “八叔身上没带什么东西,小东西拿去玩吧!”
    清璇也没多推辞,这礼物对皇子来说真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得推拒。
    推来推去反而尴尬。
    董鄂氏从后面的马车下来,也向胤禩行礼问安,不过八爷没搭理她,只点了个头。
    一个小小的庶福晋,他还不放在眼里,虽然长得不错,但是也就是不错罢了。
    胤禩身边没有佳人相伴,只带了一些侍卫和一个小太监。
    既然遇到了,两兄弟就结伴而行了。
    清璇自觉地离他们一丈远,毕竟外男还是要避讳些的。
    很喜欢寺庙、植物园一类的地方,静静的,树木很多。
    岫云寺里有很多银杏树,初冬时节,树叶像一把把金灿灿的小扇子。
    寒风呼啸而过,金叶打着旋儿,飘零在地上。
    一些白鸽子和灰鸽子就栖息在枝头和空地上。
    穿着灰色僧衣的小沙弥,拿着大大的扫把,“沙沙”地扫着落叶。
    清璇看着这些小沙弥,不由想到了“扫地神僧”。
    中二期的她曾经想过如果有一天穿越,要练就一身武艺,
    然后“扮猪吃老虎”,想想都爽歪歪啊!
    只是没想到穿越到了清朝,别说行侠仗义了,出门都是个问题。
    寺里也有不少附近的平民百姓来烧香,门口大大的鼎炉里插满了点燃的香火。
    烟雾缭绕的,勤勤恳恳的农民只希望风调雨顺,能填饱肚子就好。
    富商显贵一般到里面烧香,供盏长明灯,每年缴纳香油钱。
    清初,民心未定,组织比较多,什么红花会、白莲教啊!
    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来作乱。
    所以尽管四爷一行人穿得只是普通富贵人家的样子,侍卫却不少,
    年轻力壮的佩刀侍卫隐隐围成圈,时刻警惕,保护着主子。
    五年前,康熙帝曾经拨库银一万两,整修寺庙。【注1】
    所以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里的佛祖、菩萨和罗汉都是金装加身、宝相庄严。
    跪在蒲团上,给观音娘娘烧了三柱檀香,请求她保佑家人平安。
    不管是现代的爸爸妈妈,还是清朝的家人们。
    观音殿左侧有个抽签的小摊子,长须的年长僧人坐在那里,替人解签。
    这本不是佛教所提倡的,不过古代民间一直有此习俗。
    四爷和八爷到里间和主持徵善法师【注2】谈话去了,并不在这里。
    清璇就问董鄂氏:“妹妹要不要抽一签?”
    云檀点点头,笑着道:“好啊!姐姐先来吧!”
    僧人拿出一个磨得很光滑的红木签筒,让香客自己摇签。
    “哗啦啦”竹签上下翻转,心里也是百转千回。
    自从穿越之后,好像开始有点相信神鬼之说了。
    她有些好奇,自己的姻缘到底怎么样呢?
    心念一动,抽出一根签,上面用朱红色的颜料写着“贰拾陆”。
    玉白的手将竹签递给僧人,清璇客气地说:“请师傅帮我解解签。”
    僧人点点头,拿出解签的册子,问道:“不知夫人问的是什么?”
    清璇看了一眼董鄂氏,她会意地退后了几步。
    “让师傅见笑了,我想看看姻缘。”清璇有些不好意思。
    老僧翻着厚厚的册子,好一会儿才找到对应的签文,
    道:“夫人这一签是中平,签文上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注3】”
    从墨蕴那里拿了两个银锞子,投进一旁的功德箱里,方才问道:
    “不知何义啊,烦劳师傅了。”
    僧人淡淡一笑:“事在人为,只要夫人想,这姻缘就能持久;反之,亦然。”
    清璇把这话在心里转了两圈,觉得好像有点符合。
    每次自己一主动,胤禛就特别开心,然后甜甜蜜蜜的。
    如果再考虑到攒齐积分回现代的事,就更靠谱了。
    这段姻缘的好坏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自己。
    思索了一会儿就赶忙散开,让董鄂氏去摇签了。
    清璇不喜欢别人听到自己的签文,自然也不会去偷听人家的。
    带着槿儿和墨蕴出了大殿,后面有一座歇心亭,正好去坐坐。
    孩子有些饿了,清璇让侍女拿了些糕点给她吃,自己望着亭外寒梅想心事。
    忽然听到一个女子的尖利声音,“我喜欢她头上的钗子,大人帮我买下来吧!”
    清璇转头一看,只见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搂着爱妾,站在亭子外。
    为什么一眼看过去就认为是妾,只因气质极媚俗,不似正头娘子。
    隆科多被这李四儿一撒娇,就有些受不住了,但是抬头一看。
    亭子外面的侍卫佩刀肃立,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家。
    能在京城佩刀的应该就是皇室的护卫了。
    见他们的样子应该是白龙鱼服,不敢造次,忙道:“快闭嘴,莫冲撞了贵人。”
    也不好同内眷打交道,隆科多远远拱手道:“给夫人赔礼了,勿怪,咱们这就走。”
    清璇也懒得同他们计较,只当是不知规矩的普通富商,还不至于非要摆摆架子。
    【静室】
    徵善法师已经年过耳顺,须发皆白,清瘦矍铄。
    他和康熙帝私交很好,皇子们也不敢怠慢。
    八爷对佛教不是特别感兴趣,这次来也是有事在身。
    他的生辰八字和郭络罗·卉心不是很合得来,虽然钦天监的人说没有大碍。
    但是额娘一直放在心上,让他找主持来看看,能不能化解。
    这种私事,古人是很看重保密的,
    事前四爷请知客僧拿了几卷不能外借的佛经给自己,准备抄一些带回家。
    主持看了看两个人的生辰八字,捻了捻佛珠,沉吟了很久。
    诵了一声佛号,说:“八贝子,你们的夫妻姻缘看起来是中上,只有小坎坷。
    原来却是大凶,有横死之象。盖因有一贵人,解了凶运,才能平安的。”
    胤禩一听,极为震惊,“横死”,这可是大凶。
    他们俩的姻缘这么差,什么贵人能解救得了啊!
    紧张地问道:“大师,那我这还能成婚吗?”
    主持叹了口气,“我看你们这是宿世的缘分,前世就结下了,天生的冤家。
    只要贝子爷记住,凡事留一线,就能逢凶化吉。”
    胤禩听了有些不以为然,这算命的先生也常这么说,
    总不能每件事都瞻前顾后吧!
    向徵善法师求了件开过光的金刚菩提子,就告辞了。
    他几天事多着呢,还要盯着内务府的人给自己建府邸,
    母家使不上劲儿,也只能靠自己了。
    主持看他匆匆走掉,叹了口气,自己也不能干扰天机,全凭各人悟性了。
    胤禛酷喜佛教,一枚青玉小章上就刻着“破尘居士”四个字。
    专门盖在他写的有关佛教的感悟文章和小诗上。
    主持是律宗传人,四爷支持禅宗,两个人在一起少不得辩一辩佛理。
    徵善法师旁的看不出,胤禛的面相云遮雾绕的,只能透过气场,
    知道是个有福运的,何况又是个难得有慧根的皇子。
    主持热情地请他和内眷吃一顿素斋。
    岫云寺的素斋在京城很有名气,“素鸡”、“素鸭”等菜式,
    都能以豆制品做出荤味,足能以假乱真。
    不过做起来比较麻烦,一日只供早晚两桌,随缘挑选。
    来之前,胤禛也不确定能吃上这一餐,真是意外之喜。
    也快到午膳时间了,他想着要赶紧告诉清璇和大格格。
    【歇心亭】
    走到条石小径上,胤禛看到了隆科多,这是佟额娘的亲弟弟,一向把他当作舅舅。
    隆科多看见了,准备打千行礼,四爷扶住他说:“舅舅何必多礼?都是一家人。”
    李四儿在一旁见了很奇怪,老爷怎么要给一个年轻后生行礼呢?
    听到四爷的称呼,很快就猜出来他是雍郡王了。
    若是真的没脑子,李四儿也不可能在后宅占山为王了。
    隆科多顺势就起来了,抚须道:“多谢郡王了,想必姐姐听到您这么说一定会开怀的。”
    这四阿哥是姐姐养大的孩子,佟佳氏一族尚未站队,只忠于皇上。
    因此对这个死忠于太子的皇子只是淡淡而已,最近他封了郡王,才来往得密切些。
    姐姐当初入宫,红妆十里,尽归了这“侄子”,幸好还算知道感恩。
    胤禛生硬笑道:“我也希望佟额娘能知道呢!为何不见舅母?”
    四爷对这位二舅夺了岳父小妾【注4】一事也有耳闻,
    很看不下去这宠妾灭妻的行为,但是毕竟是晚辈,也不好多说。
    远处的亭子里,清璇见着了四爷的身影,也带着女儿向外走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