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章 阅读至0%

第1110章 章

书名:五胡之血时代 作者:疯狗先生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2-05-11 21:45
    这种变着花样折腾边塞蛮夷的手段,其实也并不是刘预的原创。
    自从前汉孝武皇帝征讨匈奴开始,大批的乌桓、西羌人就充当了汉军的仆从军。
    到了东汉时候,著名的西凉兵之中更是充斥了大量的羌人骑兵。
    而且这些羌人骑兵在征讨鲜卑人叛乱,甚至是羌人叛乱的过程中也是不遗余力的为大汉朝出力的。
    东汉最为常见的羌乱中,经常就出现一伙羌人高举汉旗玩命儿的攻打另外一伙羌人的情况。
    所有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根本没有人去想什么羌人不打羌人。
    也就是到了后来汉末三国时代,交战的各方都是苦恼于兵员枯竭,开始打量的招募边塞胡人参与彼此的内战。
    不过,这个时候的胡人军队还都是处于完全的附庸状态。
    只有到了司马氏八王之乱的时候,各种胡人势力才堂而皇之的变成了左右局势的关键力量。
    所以,刘预对于各部氐羌、鲜卑、乌桓人的调遣虽然有些强势,但也不是令他们不能接收的。
    毕竟不久之前,中原朝廷对于他们的态度一向都是如此。
    既然当了大汉朝廷的鹰犬,自然是让你咬谁就得去咬谁!
    必须得乖乖听话。
    若是不想听话,那也可以,直接亮出刀剑造反喽。
    反正也没有人说不允许造反。
    只要能承受的住大汉天兵的怒火就行了。
    这也正是羌胡、鲜卑各部都乖乖听话的原因所在。
    当年气焰滔天的匈奴胡汉,都已经是死的透透的了。
    就凭他们这些四分五裂的态势,恐怕还赶不上刘元海的子孙呢。
    刘预已经明白了苟晞的心思。
    苟晞既然想要权力,又能给自己解决那些氐羌的隐患,自然是非常乐意祝他一路顺风了。
    刘预当场就下令有司,把苟晞的爵位直接进位建宁公,官拜梁州刺史,征远大将军,假节,都督梁州南中诸军事。
    随从的官员很快就把诏令给起草完毕。
    刘预看过一遍后,也是满意的点头。
    “不错,先把诏令拿去盖印玺吧。”
    “做完之后,用绝密之例送到郗鉴的手中。”
    “告诉郗鉴,若是苟晞一切无异常,那就把这封诏令授予苟晞。”
    刘预最后还是决定谨慎一些。
    若是苟晞真的有打算带着数万氐羌南下梁州征讨那些百濮豪强,那就给他加官进爵也是应该的。
    否则,一旦先把诏令授予苟晞,他再利用此令在益州造反,那可就是不美了。
    刘预回到宫中之后,依旧在寻思着此事。
    经过将近百年的大战乱,整个华夏都是生民凋敝。
    哪怕是人口还算保护良好的益州,都是对于大量涌入的氐羌有些力不从心。
    否则,按照当年宗周两汉的‘教化’能力,别说是一些氐羌,就算是更加野蛮不开化的鲜卑人,都能把他们‘融合’的服服帖帖。
    “唉,说来说去,还都是因为缺人口啊。”
    刘预忍不住一声惋惜。
    如今的氐羌各部,几乎都是与汉人同出一源。
    若是汉人数量此时有极大的优势,自然不怕这些氐羌隐患。
    恰好此时,皇后王则领着太子刘祗进来,刚好听到了。
    “孩儿拜见阿父!”
    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下,不过两岁的皇太子刘祗跟个小大人一样恭恭敬敬的下拜施礼。
    刘预一看,所有的烦恼都是抛到了脑后,脸上立刻露出真诚的笑意。
    “起来吧。”
    刘预说罢,就上前一把抱起了皇太子刘祗。
    “阿祗,真是越来越乖!”
    他一边说着,一边捏了捏刘祗肉乎乎的小脸袋。
    跟着小大人似的皇太子刘祗,终于是咯咯的笑了起来,露出了孩童的本来模样。
    “陛下,刚刚乃是为何事叹息?”
    皇后王则问道。
    对于自己的皇后,刘预一向没有禁绝参政的意向。
    王则也总是能给他不少启发。
    “唉,还不都是因为民众丁口太少闹的。”
    刘预随后就把刚刚想的那些事情说了一通。
    王则听完之后,望着与儿子嬉戏玩闹的丈夫,脸上露出非常满足的笑意。
    她柔声细语的劝慰道。
    “此时陛下不必着急,如今天下刚刚安定,民众原本都是食不果腹,如今刚刚能的温饱,用不了多久就会丁口滋茂的。”
    刘预却是有些不太满意的说道。
    “此话的确有道理,不过那样的话,还是太慢了。”
    “就算是十年生聚,也不知道能增添多少丁口。”
    此时的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娱乐活动消耗精力。
    再加上点灯熬油还是一笔花费,所以都是入夜之后,要么倒头睡大觉,要么就是造完孩子之后再倒头睡大觉。
    如此一来,真正的生育率其实并不低。
    但是。
    难就难在这个‘但是’上面。
    但是,此时婴儿的成活率实在是低的令人头皮发麻。
    刘预就曾经询问过的青州、冀州的官吏,这两地的婴儿将近有一小半都会在两周岁之前遭遇夭折的命运。
    要是再算上以后的各种成长的风险,长大成人的概率更是低了。
    刘预甚至都怀疑过,此时的黔首百姓平均年龄可能也就是三十岁左右。
    “陛下,不是早已经下令奖赏产妇了吗?”王则说道。
    她可是清楚的记得,刘预早在前年就已经下令。
    不管是出身如何,都是会奖励生产的妇女钱粮和肉食。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刘预说道。
    “那些寻常百姓的妻子,都是整日操劳,就算是能得到一些粮食肉类,也难补之前的身子亏空,以后的孩童成长也依旧充满艰辛。”
    刘预曾经回测过对于百姓产妇的奖励效果。
    也不是说没有效果,而是效果实在是不大。
    除了极大调高的百姓的生育意愿之外,几顿饭的肉食,对于产妇和婴儿的补充作用还是有限。
    但是,这已经是刘预能调动的官府钱粮的极限了。
    毕竟天下每年数以十万计的产妇,光是每人一个鸡蛋,那也是一笔天文数字。
    “说来说去,对于如何抚育婴儿,还是效果有限啊。”
    刘预最后说道。
    王则听了之后,立刻就是美目一转。
    她试探性的说道。
    “陛下,既然如此,那何不另辟他途。”
    刘预放下手臂中的儿子,看着王则问道。
    “说说看,你有什么办法?”
    “陛下,既然如此,那就让更多的女子来生孩子,不就是可以了吗?”
    刘预先是一愣,然后又是笑了起来。
    “哈哈,你还是想的太天真啊。”
    '这天下的人口本就不足,不仅是男子不足,壮丁不足,就连女子其实都是不足,又那里来的更多女子给汉人生孩子。'
    为了这个生育繁衍的国之大计,刘预对于此时女子十四岁成婚嫁人的律法都没有敢动分毫。
    虽然在他看来,最最低的婚育年龄,怎么着也得是十六七岁开始吧。
    一个个十四岁的女孩,实在是大大增加风险。
    但是,他也知道,就是这小小的两岁差距,就能在几十年内少生一代人。
    对于人口缺乏到如此境地的大汉国来说,已经顾不上什么最佳婚育年龄的问题了。
    “陛下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皇后王则掩嘴笑道。
    “哦,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说看。”刘预立刻就是来了兴趣。
    “如今中原人口不足,那就可以从别处找寻啊。”
    “别处找寻?”
    “对啊,陛下,妾可是听说,边塞的夷狄胡人数量都已经是几十万之多,如此多的人口中,总是少不了女子的。”
    “你是说抢掠这些夷狄部落的女人?”刘预顿时思索了一下。
    但是,这个办法似乎并不是怎么靠谱啊。
    人口最多的就是鲜卑和氐羌,但是他们都是已经臣服大汉了。
    若是再去抢掠他们的女人,那就是重新挑起战争了。
    刘预倒不是害怕战争,而是现在战争极为不利于自己的‘泄洪’大业。
    “鲜卑氐羌都是已经臣服,恐怕不太好下手啊。”刘预说道。
    “不仅仅是有鲜卑和氐羌,还那么多其他的夷狄啊。”王则说道。
    “详细说来给朕听听。”刘预赶忙问道。
    “陛下,您不是已经下令,对各部鲜卑羌胡都是征收税赋嘛?”
    “不错,此事不假。”刘预点头道。
    一个朝廷的最大权利之一,就是向自己的臣民征收税赋。
    若是一个连税赋都不肯供奉的人,绝对不是合格臣民。
    当然,这个税赋包括服从兵役,提供粮草牲畜,上供各种的特产。
    “陛下对这些夷狄征收牲畜,那不过是得到最不重要的东西。”
    只听皇后王则开始说道。
    “这些夷狄多是逐水草而居,真正有多少牲畜马匹牛羊,陛下根本不可能详细知道。”
    “就算是有各部小帅的统计,也绝对是多有隐蔽。”
    刘预一听,立刻就是点头赞同。
    别说是找人都困难的草原边塞上,就算是定居的中原大地,各种豪强隐蔽户口田产,那都是千年顽疾。
    刘预对于各部征收的税赋,不过是一个宣示主权的手段。
    真正需要的马匹牛羊等等大宗货物,还是需要互市来稳妥。
    “那皇后的意思,是想要改征收女子吗?”
    “这个计策恐怕不是很可行啊。”
    刘预觉得这个办法有些太想当然了。
    这些游牧部落一向都是把俘虏的女人和孩子看成自己的财产,哪有那么容易就交出来。
    “那皇后的意思,是想要改征收女子吗?”
    “这个计策恐怕不是很可行啊。”
    刘预觉得这个办法有些太想当然了。
    这些游牧部落一向都是把俘虏的女人和孩子看成自己的财产,哪有那么容易就交出来。
    不过,王则提供的却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当年周天子广布诸侯的时候,所谓的夏君夷民其实也是慢慢融合夷人女子的过程。
    “恐怕他们根本不会乖乖交出俘获的女子。”
    “那也无妨,陛下只需要规定一个数目,不管是什么俘获的也好,本部的女子也好,总能是定数的。”王则不慌不忙的说道。
    “定数?那也不太行吧?”刘预疑惑道。
    “陛下,我们可以不给全部的人都规定要完成。”
    王则继续说道。
    “就比如宇文鲜卑,可以让宇文莫珪要一个数目,就如同是牛马一样的贡税既可以。”
    “若是他们能完成,那就多给他们一些互市的份额。”
    “若是他们完不成,那就是要缩减他们部落的互市份额。”
    刘预一听,立刻就是明白了她的意思。
    如今的中原开始安定,各行各业都是快速的恢复了起来。
    特别是边境的互市贸易,更是变得热闹繁荣起来。
    毕竟,如今草原各部又一个名义上成了大汉的臣仆,特别是漠南的鲜卑各部更是成了大汉的仆从鹰犬。
    所以,边境上的互市贸易已经吸引了大批的游牧部民南下交易。
    “互市,可是朕控制草原各部的重要手段。若是再多开一些,只怕会大乱刚刚设定的平衡。”
    刘预有些迟疑道。
    对于那些落后的游牧部落来说,能和中原王朝进行公平的贸易,可是一条非常划算的求生之道。
    大批的布匹、粮食、食盐、药材等商品,都是支持一个部落存活的关键。
    谁要是能得到更多的互市机会,那就可以为自己的部落发展壮大提供更多的助力。
    所以,刘预一向都是在互市问题上慎之又慎。
    以防止那些鲜卑各部变得不可控制。
    “陛下,只要保证互市总量的不便就可以了。”
    “此话何意?”
    “只要保证每年互市的总量不便,谁要是能上供的多一些,那就给他的互市份额多一些,相应的肯定会有部落是少的。”
    “不错,这样一来就可以不让他们坐大,还可以分化他们了。”
    刘预立刻就是赞同道。
    草原各部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为了争抢更多的互市份额,肯定会有人在互市利益和女人之间做出权衡。
    只要有部分人松动,那刘预也就可以从中取利了。
    从皇后这里得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建议后,刘预心情很是高兴。
    到了第二天,他立刻就命侍中郎官们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条令。
    “陛下,那些夷狄女子污浊不堪,就算是能供奉一些,那也没有多少总量啊。”
    侍中崔悦在听到之后,立刻觉得有些不太靠谱。
    那些边塞蛮夷总共没有多少人,就算是能提供一些俘获的女子,那也没有多少啊。
    “这个你不要担心了,朕已经心中有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