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年号当属西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之年,即为建元元年。大慨汉武帝很满意自己的这一项发明,在位五十余年,前后一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
自武帝肇始以来,从此历代帝王即位,一般大多立有年号。而且还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
由于年号的名称,含有********的需要。所以一般多有表达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之寓意。
有些过于热门的吉祥词汇,如
“太平”、
“永安”之类,还被不同的帝王先后使用。组成年号的字数,一般绝大多数均为二字;少有四字的,而三字的年号则极其少见。
三字年号始于新朝王莽,王莽篡汉之初,所用年号即是三个字的:始建国。
在中国封建历史中,三字年号的现象,基本上仅为此孤例。至五代时,梁武帝大通三年十月,改元为
“中大通”。同是这个梁武帝在大同12年四月,又改元为
“中大同”。这两次改元,新旧年号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别。新的年号只是在称谓上,表示对旧年号的延续。
如果将上述二例三字年号计算在内,在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三字年号的现象也仅此三例而已。
还有因为避讳造成同一个年号,有两种写法的现象,如北宋时,西夏元昊初立,其时尚奉北宋仁宗赵祯的
“明道”年号。但因其父名讳德明,为避父讳,乃改明道为显道。所以西夏之显道,即北宋之明道也。
是为同一年号,因避家讳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称谓。在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帝王,当非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莫属。
在武则天当政的武周时期,前后不过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却使用了十八个年号,可谓空前绝后。
而且武则天充分利用年号的更替,来巩固自己武周的统治。如
“天授”、
“天册万岁”等等,都是在宣扬天赐神权那一套。既然上有所好,于是自有一班佞臣来附合。
如公元701年,民间谣传有天神降世,并留下巨大的足印。于是武则天立即改元为
“大足”,未即一年,自觉不妥,又改元
“长安”。曾加赠号曰:金轮圣神皇帝,不久又去
“天册金轮大圣”之号。神龙元年武则天死,遗制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
最后大慨是明白了,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女皇帝最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