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咸鱼的野望 阅读至0%

第121章 咸鱼的野望

书名:逆流1977 作者:李超强 本章字数:1018字 更新时间:2022-01-13 06:34
    1982年是一个破而后立的年份。
    这一年我国下定决心放弃高度集中的“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显然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于是一场风暴正在逐步酝酿中。
    只是,当前知道的人并不多而已。
    冯家显得不急不躁,一直活动着他们认为有益的关系,截止目前还未找上门,又或者不想向老郭家这样的普通人家低头。
    那郭永坤就更不急了。
    他巴不得多拖拖。
    越拖,冯成刚就越没好果子吃。
    郭永坤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是不是应该弄门营生?
    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带来源源不绝的财富的那种。
    他这条咸鱼为什么突然生出这种想法呢?
    老实讲,原本这辈子真的没想奋斗,奈何他这只蝴蝶扇呀扇的,他是不想,但家人却一个个树立起了远大目标,斗志昂扬。
    譬如他哥,小卖部开得有声有色,由于他之前随口提到过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前景,就是开超市,连锁经营此类的。
    他哥十分上心,全记在小本子上……
    说了,以后就这么干!
    俨然当成了毕生的事业。
    要知道上辈子,他哥可一直在国有体系里干到退休。
    再说他姐。
    上辈子她会在半年之后从北大毕业,然后进入中科院下属的一个计算机研究所工作……嗯,她学计算机的,其实就是跟联想老柳一个单位,不过她并没有加入联想。
    可这辈子变了,家庭现状很好,几乎没有让她操心的地方,所以她打算考研了。
    而以郭永坤对她的了解,这还不算完!
    因为除去家庭因素外,再没什么能阻止她对知识的追求,而她又是学计算机的……
    平心而论,这个年代咱们国家有个什么计算机底蕴?
    所以,你猜她考上研究生后,会不会想去美国留学?
    毕竟以她在学习上的所向披靡,争取到一个留美的奖学金名额,并不算什么费力事。
    而80年代正值留学潮井喷的时期。
    郭永坤不用掐指一算,用屁股想都知道,接下来她肯定会走这条路。
    但是,他可不想让他姐去美国洗盘子。
    他哥这边也是一样,一个得过且过了一辈子的人,突然生出一股宏愿,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他岂能不支持?
    而这些,都需要钱。
    不是他现在五十块一个月的工资可以负担得起的。
    有时候就是这样,美丽的梦想,需要物质作为支撑。
    而他这辈子的梦想其实大抵已经实现了,所以他希望尝试着去成就家人的梦想。
    这就是他这条咸鱼为什么要翻个身的原因。
    另外再像之前那样东一锄头,西一锄头总归不是个事,因为有时候赶不上趟啊!
    就好像上次,他哥出了祸事,他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向刚认识没几天的鬼哥借了一万。
    实在不像话。
    咸鱼也是有尊严的!
    他又不是没有赚大钱的能力。
    1982年,刘勇好四兄弟已经开始养鹌鹑了。
    大财军后,任正飞也转业去了鹏城。
    他们……怎么能跟自己比?
    至于该干什么,或是说进入哪个行业,其实就两个字——随便。
    是的,就是这么随便。
    1982年干什么不行啊?
    干什么不能发财啊?
    商场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作“不怕干得好,就怕干得早”,你品,你细品。
    往往那些老资历的竞争对手最难对付,实力是一方面,重点还在于人家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各种政商资源。
    他给他哥找营生,之所以左右为难,是因为他不能坑他哥,必须干正经营生。
    至于他自己?
    只要一顿操作猛如虎,什么不能干?
    当然,他终究需要捋捋,毕竟你让他去搞姨妈巾,他也不爱啊!
    要做嘛,自然得做个有兴趣的行当。
    ……
    李有光那边要出货,让郭永坤过去值半天班。
    过去的一年基本也是这样干的。
    毕竟这门营生是俩人合伙的,每个月李有光也是二一添作五,一半的现金利润直接送到郭永坤手上。
    所以他这个甩手掌柜每月都要抽出两个半天,来这边搭把手。
    仓库门前停着一辆绿皮解放,收购单位的车,每每这边的废品感觉够一车了,李有光打个电话过去,对方就会派车来拉。
    今天卖的是废铜烂铁。
    包括司机一起,三人正搭手往车上装货,这类破烂真是重,只有几度的气温,三人硬是汗流浃背。
    ‘要是能搞到一辆叉车就好了。’郭永坤心里想着。
    弯腰去拎地上装得满满当当的一条破蛇皮袋……就是脚下成马步,气沉丹田,双手握着袋口,腰间发力,猛地向上一提。
    “哎呀!”
    可你猜怎么着?
    袋子轻飘飘的,与之前上的货完全不同,害得郭永坤用力过猛,直接一个屁股墩坐地上去了。
    “哈哈……”
    李有光很不厚道地笑了。
    “什么呀这?”郭永坤没好气白了他一眼。
    “宝贝!”李有光嘿嘿笑道:“别看它轻,出货价不低。”
    “哦?”郭永坤拍拍屁股从地上爬起,扯开袋口一看,眼里多了些异样。
    里面装的是一袋易拉罐,红白相间的图案设计,中间cocacola几个英文字母非常显眼。
    原来可口可乐都出易拉罐产品了,他还真不知道,之前也喝过,但都是玻璃瓶的。
    这个来自美国的饮料品牌,其实1927年就进入过中国,但后面由于局势的原因,退了出去,1978年与中粮集团合作,重新进入中国,并将开启一个摧枯拉朽的霸架时代。
    上辈子郭永坤每次去超市,看到饮料货架上成排的“可口可乐荣誉出品”,心里总是有些不太舒爽。
    毫无疑问,可口可乐确实是强势的,据说在美国,有三件事情需要上帝帮忙才能实现。
    一是彩票中头奖,二是当选总统,三是打败可口可乐。
    但其实可口可乐并非如此不能战胜,在八零九零年代,中国有一个完全自主的饮料品牌,打得可口可乐毫无招架之力,一度萌生再次退出中国市场的想法。
    而且不光如此,这个品牌还以睥睨天下的姿态,在1991年的时候就豪掷五百万美元,在帝国大厦中买下一整层楼,强势杀入可口可乐的大本营。
    差点没把可口可乐整断气。
    当时媒体界标杆《纽约时报》还给它发过硬广告。
    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在聚会中堂而皇之地举起它畅饮。
    国际小行星协会史无前例地把一颗小行星以它命名。
    它,就是健力宝。
    无可争议的中国第一饮料品牌。
    可惜时也命也,它终究在葬送在了一小撮人的私利之中。
    在郭永坤看来,这不仅是李金伟含泪仰天,一语不发的终生遗憾,更是……中华之憾!
    “1982……”
    忽然想到什么,郭永坤眸子里腾起了一缕火苗。
    “小光,你和司机大哥先忙着,我有急事,急事,先走了!”
    撂下一句话后,郭永坤头也不回地撒丫子就跑。
    “我去……生意还做不做了!”李有光望着他的背影,破口大骂。
    “关门关门,不差这一上午,我要去干一件大事,回头跟你讲!”
    是的,大事!
    新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可以说无人不对健力宝的兴衰史了如指掌,哪怕是后世,在很多商学院里,健力宝的崛起与没落同样是导师们的必讲课题。
    郭永坤对此一清二楚。
    1982年,健力宝虽然还未诞生,但它的研发已经开始了。
    而且正是这个春天,它的研发者欧阳啸遇到了困难,随后他会找到此时正在一个区镇小酒厂里负重前行并且酝酿着野心的李金伟。
    不过这次,老李不必指望了,因为郭永坤打算截胡!
    或许不让他与健力宝邂逅,他也就不会遗憾终身。
    而健力宝一旦落在郭永坤手上……
    中国饮料市场不会再有可口可乐什么事了,老美那三个需要上帝帮忙才能实现的事情,其中一个也该换一下。
    离开临河口后,郭永坤立马来到纺织二厂,陈智勇原以为他是来上班的,结果……
    “什么,又请一个月病假?”
    郭永坤呵呵笑道:“科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还没个病痛了,你懂的。”
    “但你这个病痛也太频繁了吧。”陈智勇白眼一翻。
    “还是那句话科长,出了问题我向钟厂长解释,绝对不牵扯到你。”
    陈智勇也是无奈,要换一般人这张请假条他肯定不能批,只是眼前这个小兔崽子,他实在无法拒绝。
    首先他有厂长的硬关系在,再一个……他很会做人呀!
    假期到手后,郭永坤还没走,又拿着请假条跑到外联部搞了张介绍信。
    这年头出远门,没个介绍信实在不行。
    “诶~郭永坤,你要去羊城?”
    郭永坤正准备告辞离开时,外联部的苏主任突然问。
    现在厂里谁不知道他跟厂长钟大业关系匪浅,也算是个名人了。
    无错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